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黑土地保护的行动计划要求,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护性耕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今年,我市在原有基础上实施了条带耕作模式,并配合以苗期深松,助力农民增收。
当前,我市35个保护性耕作基地内的玉米正处于抽穗期。尽管我市近期经历了几场强降雨,但由于今年部分地块采用了条带耕作模式,并配合以苗期深松,因此总体长势良好。我市农业、农机部门领导和农技专家们也深入田间细致察看玉米苗情。
种植大户李东,实施保护性耕作多年,今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他又采取了条带耕作新模式,这让他对今年粮食丰收信心十足。
记者来到兴隆镇义勇村保护性耕作地块,据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臣介绍,他们村2013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模式,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土壤改良,土地终于从最初的低产田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田。今年该村还在农机部门指导下配合实施了约800公顷的苗期土地深松,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还能在强降雨过后极大涵养水分。
据了解,我市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沙性土壤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0%,土壤相对贫瘠,农业生产播种难、出苗难,并且每年产生的秸秆大部分用于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对此我市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全市每年节本增效超2.3亿元,在人们眼中不起眼的大苞米如今成为了农民手中的“黄金棒”。
记者:王远望 白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