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保护性耕作春耕春播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时间:2023-05-16 来源:掌上双辽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持续改善耕地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眼下,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土壤墒情适宜,全市大田春耕春播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正进入收尾阶段,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兴隆镇常熟村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秸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农机手驾驶着条耕免耕一体机穿梭在田地间进行保护性耕作播种作业。这台条耕免耕一体机是我市新引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播种机械,目前正在全市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进行试验示范作业。

在播种作业现场,市农机总站技术人员还与村民们一同观看播种作业,现场讲解传授保护性耕作的播种模式、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性耕作增产增收机理。

兴隆镇刘丽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模式,目前已有10余年的种植经验。合作社负责人在与记者交谈中说,传统种植方式公顷产量在1万3千斤左右,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模式后公顷产量可达2万8千斤左右,真正实现了增产的目的。    

通过在基地开展对比试验、数据监测、技术指导等工作,能够更好的引领区域内保护性耕作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制度,是一项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耕措施。2023年我市玉米保护性耕作计划实施面积215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198万亩,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总任务的93%。接下来,市农机总站将不断完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全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记 者 :杨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