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乡王合村是我市2015年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总支书记韩维森带领全村53名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龙头引擎、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转思想、改作风,与贫困户结对子、搭桥梁,带领贫困群众一同实现了脱贫致富。
王合村村位于东辽河北岸跨郑新公路两侧,是水稻主产区。虽然水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但村里人口多,总耕地面积少,造成了人均占有耕地不足3亩的现状。此外,灌溉不便的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当地水田主要靠土渠引用二龙湖水库的水来灌溉农田。怎么才能降低种植成本,这成了韩维森的一块心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韩维森的努力下,王合村争取到水利主管部门资金支持,2019年完成了大渠衬砌2800延长米。农业灌溉渠衬砌工程建设让杂乱的“土沟”变身成整齐的水泥灌溉渠。降低了水田灌溉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效益。
王合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上来了,韩维森又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动起了脑筋。路修好了,韩维森又带着村干部给村里家家建起了标准院墙,修建了标准化路边沟,还在全村各屯及村部安上路灯。他们还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采取分级包保监管机制,彻底改善了全村的人居环境。
老百姓的居住和生产条件改善了,过日子也更有劲头了。贫困户吴国民身有残疾,妻子常年患有慢性疾病,孩子又在读书。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韩维森和村干部就经常性地来到他家,宣传讲解扶贫政策,帮他选择研究适合他家发展的增收项目。在村里的帮助下,发展起庭院养殖增加收入。他和妻子还都参加了残联组织的手工编织班,靠自己动手增加收入,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起来。
现在王合村的贫困户家家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小项目。从2016至2018年这3年时间,全村贫困户在庭院经济和劳务经济上就累计增收750000元,户年均增收5000元,加上土地经营性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及其他收入,到2018年末就都已超过贫困标准,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全村50户90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记者:尚立荣